北部灣大學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城市、北部灣經濟區濱海運河城市——欽州市,是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一所具有國家海船船員培訓資質的高校,還是一所具有嶺南風格、濱海風光、東南亞風情校園建筑特點,被授予3A級景區的學校。
學校堅持“面向需求、錯位發展、特色辦學”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北部灣,服務國家戰略需要,面向全國,輻射東盟”的辦學定位,不斷彰顯“海洋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特色,深入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科技促校”發展戰略,朝著一所海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宏偉目標不斷開拓奮進。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為1973年創辦的欽州地區師范學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欽州學院;2018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8年11月,教育部批準在欽州學院基礎上設立北部灣大學。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北部灣大學建設,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在各種文件中多次強調要加快支持北部灣大學建設,助力培養高質量的海洋、航海類人才。
辦學條件 學校校區位于欽州市濱海新城,占地面積2070畝,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實習儀器設備5.63億元。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4.4萬余平方米。圖書館現有紙質圖書225.67萬冊,電子圖書292.10萬種(冊), 中外文數據庫31個,中外文期刊754種,中外文電子期刊104.83萬余冊。具有智慧校園平臺。學校設有海洋學院、海運學院、機械與船舶海洋工程學院(工程訓練中心)、石油與化工學院、食品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水利與海岸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陶瓷與設計學院、人文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北部灣大學東密歇根聯合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船員培訓中心)等19個教學單位。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56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廣西一流學科(B類)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9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8門。學校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其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等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國際商務、機械、農業(漁業發展)、材料與化工、教育、體育、漢語國際教育、設計、音樂、資源與環境等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是廣西立項建設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參與項目),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6項(近三屆主持項目)。
學校著力凸顯海洋性辦學特色,開設有海洋科學、輪機工程、航海技術、水產養殖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一批涉海類專業,構建了海洋生物與技術、海洋交通運輸與工程等具有海洋特色的學科專業集群。
師資隊伍 學校有教職工1373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81人、博士389人(含在讀)。現有省部級人才22人次,省級人才團隊23個。
人才培養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45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602人,留學生194人。學校現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獲評全區“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A級單位、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A類建設單位、廣西學生資助育人實踐基地建設學校,榮獲全區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17次、留桂就業工作貢獻突出單位2次,被列入自治區首批“職達校園”就業服務站建設名單。學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近三年各類國家級賽事獲獎643項,曾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家級銀獎3項,獲得“挑戰杯”國家級金獎1項、銅獎1項;參加省級學科競賽獲獎2441項。
科學研究 學校積極服務海洋強國、海洋強區戰略,整合政校院企優勢科技資源,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積聚海洋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五年來,學校牽頭建成國家科技小院3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廣西工程研究中心2個、廣西科技創新合作基地1個、廣西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參與平陸運河集團牽頭共建全國首家運河實驗室—廣西現代運河實驗室,是全區首個主體建設在高校的廣西實驗室;與區內龍頭企業合作共建廣西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廣西創新聯合體等科技創新平臺7個;獲批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入選廣西海洋科普和意識教育基地、廣西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廣西科普教育基地;與欽州市、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園區辦等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科研機構,服務地方、行業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學校現有省級教學科研平臺70多個。學校獲科研項目與科研平臺經費約2.18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77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以及社會力量設立的科技獎勵共計72項。
服務社會 學校始終以服務國家海洋戰略實施及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為己任,聚焦高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構建了產教融合、校地協同的全方位社會服務體系。與中國船舶集團廣西造船有限公司共建“廣西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助力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與上海華誼欽州基地合作共建廣西現代化工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助力廣西打造面向東盟萬億元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北部灣海洋牧場研究院建設,合作推動海洋牧場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服務廣西“藍色糧倉”打造,構建可持續藍色經濟生態鏈。與廣西海洋研究院、中船廣西等6家單位共同倡議發起成立廣西—東盟海洋產業發展聯盟,立足廣西,面向東盟國家,全面推動海洋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化廣西與東盟國家在海洋領域的廣泛合作。
國際交流 學校先后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招收有來自亞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近年來,國內學生赴海外、深造就業1342人,先后培養來華外籍留學生1590人。2015年,學校設立中國—東盟水上訓練基地,培養了2000余名航運人才。2016年,學校與波蘭華沙理工大學合作辦學項目獲教育部批準。2021年,“北部灣大學東密歇根聯合工程學院”獲教育部批準設立,成為廣西首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校建設有全英文授課專業6個、全英文課程300多門。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國際化辦學新格局。
北部灣大學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博觀內省、達道知行”校訓和“海涵春育、鵬舉南天”灣大精神,全面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推進內涵發展,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書寫灣大人的奮進之筆,為早日建成海洋特色鮮明的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貢獻灣大智慧和力量!

